学术活动

洁净能源学术论坛(一)

2022-07-06 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hewang(转戚钰若)查看:

报告人简介:孙强强,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和硕士分别毕业于西南大学材料化学和物理化学专业,20206月于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雏鹰计划,入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主要从事界面功能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在固液界面电荷研究和界面材料开发制备上做出了有意义的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身份在Nature, 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两项,美国发明专利一项。两篇研究论文入选ESI数据库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受到Nature亮点报道和Science DailyEurek Alert、成都日报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报告题目:超疏水表面电荷调控及其液滴操控研究 

报告摘要:液滴操控在微流控装置、集水及冷凝传热等方面至关重要。要实现液滴在固体表面的运动,需要克服固--气三相接触线的阻力。为克服该阻力让液滴运动起来,发展了基于声、光、电、磁、热的外源能量输入方法和基于表面功能化的液滴自驱动方法,但这些方法还存在传输速度慢或者传输距离短的缺点,以及对低表面能液体失效、传输质量损失、液体或表面污染等问题。与传统方法不同,报告人将介绍一种新的基于表面电荷的方法,利用超双疏表面的表面电荷密度梯度实现了液滴在室温条件下的长程快速自驱动传输,解决了液滴传输长久以来存在的传输慢和传输距离短的问题。同时还将展示基于表面电荷控制液滴行为的广泛应用。

报告时间2022711日下午2:00-3: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功能厅



报告人简介:代春龙,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2015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18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洁净能源科学专业,师从徐茂文教授。202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师从曲良体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辅助微纳制造、多功能微型储能器件和水系锌基电池。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 SCI 论文 13 篇,包括Sci. Adv., 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等。

报告题目:高性能水系锌基电池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报告摘要:近年来,以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的水系电池由于其可靠的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锌(Zn)金属具有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0.76 V vs. SHE),可以在水系电解质中直接作为负极使用,此外,其还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820 mAh g–1 , 5855 mAh cm–3)、环保、快速的沉积/剥离反应动力学等优势。因此,水系锌基电池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水系电池之一。目前,水系锌基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基于离子嵌入/脱出反应机制,比容量较低。本报告将介绍几种基于转换反应的高性能水系锌基电池。

报告时间2022711日下午3:00-4: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功能厅



报告人简介:陈朝阳,2018年在西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包淑娟教授),2021在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翟月明教授),2022年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夏川教授)。主要从事单原子催化剂制备及运用原位光谱技术探究其在电催化反应中的结构动态变化。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ppl. Catal. B: Environ.Catal. Sci. Technol.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

报告题目:单原子催化剂在氧还原和有机多相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单原子催化剂自提出以来,因其接近百分之百的原子利用效率和相对均一的活性位点使得其在光催化、电催化、热催化、酶催化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氧还原反应(ORR)当中,长久以来Pt/C一直是最佳的 ORR 催化剂,然而其高成本,易被毒化等缺点迫使研究人员寻找更高性价比的 ORR 催化剂。比如我们现在常看到的制备 Pt 基合金催化剂以降低 Pt 使用量,制备过渡金属单原子(Fe Co Cu 等)负载在氮掺杂碳材料作为高效催化剂,这些研究都是在ORR 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另外,单原子催化剂因其均一的活性位点一值被誉为架起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的桥梁,所以越来越多的单原子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报告时间2022711日下午4:00-5: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功能厅




报告人简介:谭洋洋,20226月毕业于福州大学,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1)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相关电催化反应研究;2)电解水产氢产氧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已在能源、材料、化学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 SCI 学术论文,包含 Nano Ener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Nano Research等。

报告题目:过渡金属活性位点的组分、电子结构调控及其锌空电池应用

报告摘要:锌空气电池(Zinc-air batteriesZABs)以其高的理论比能量(1086 Wh kg-1 Zn)、低的电池功耗和高安全性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环保绿色技术之一。ZABs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电催化活性。然而,受限于多电子转移步骤导致的迟缓的动力学和高的过电位,ORROER常常需要大量的高活性贵金属催化剂来驱动,这极大的阻碍了ZABs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发展具有高催化活性、成本低廉且储量丰富的过渡金属基氧催化剂已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氧催化反应涉及到多种中间产物的吸附、转化和脱附过程,而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则有助于优化中间产物在其上的反应进程,进而提升本征氧催化活性。此外,氧催化反应还涉及到三相界面处的质量传输和电荷转移,因此催化剂的孔结构调控也与其催化活性息息相关。着眼于上述ZABs中氧催化剂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我们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从催化剂中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优化和孔结构调控两个角度出发,探索了几何扭曲、配位工程、形貌结构控制、杂原子掺杂、限域工程等调控策略,来获得高活性的氧催化剂。此外,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深入探究活性位点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这项研究为发展高性能氧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报告时间2022711日下午5:00-6: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功能厅

 

报告人简介胡琳钰,2018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师从徐茂文教授。202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师从王博教授。研究方向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锂硫电池和水系锌基电池等。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Chem. Sci.,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1篇为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专利2项。

报告题目:金属三唑骨架衍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

报告摘要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具有能量密度高、转化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阴极催化剂作为PEMFCs中的关键材料,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决定了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寿命。目前PEMFC阴极催化剂主要采用Pt/C催化剂,其成本占到燃料电池总成本的40%以上,且存在活性和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开发低Pt负载的高活性、高稳定性催化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报告将介绍几种低Pt负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报告时间2022711日下午6:00-7: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功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