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含弘讲坛】西南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含弘科技论坛材料与能源学部分论坛

2017-12-22 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liuzhaotun(转潘欣欣)查看:

【含弘讲坛】西南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含弘科技论坛

材料与能源学部分论坛

西南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含弘科技论坛

材料与能源学部分论坛

 

时间:20171227日(星期三)上午09:00-12:00

地点:西南大学21教学楼105会议室

 

报告一:基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气凝胶的能源存储与能源捕获器件的研究

报告人:郑奇峰

报告人简介:

郑奇峰, 男,2012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本科学位,2017年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孔性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气凝胶在能源存储和能源捕获,以及自修复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近五年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一作影响因子总和74.1),包括Nano Energy, Nat. Commun., Adv.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功能材料和能源领域的主流期刊,他引共650余次。另外已申请了5项美国专利,其中已经授权的有2项。郑奇峰博士自2015起就开始一直担任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RSC Adv.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二:非平衡态高强度钛合金的开发

报告人:赵国华

报告人简介:

赵国华,男,2017年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大阪情报化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2012年获得重庆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荣誉,同年赴瑞典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7年多次获瑞典科研基金支持赴日本东北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从事科研合作与访问学习。现任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工作主要发掘新型高附加值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海洋以及生物医用方向的新型应用,包括:(1)新型高强度钛合金的开发与制造,使得钛合金可用于关键承重部件并拥有可靠的机械性能。(2)非晶态合金(金属玻璃)的设计,通过相图热力学计算的方法,对可能的玻璃成型成分进行定量预测。(3)金属(不锈钢,钛合金和钴基合金)表面的等离子渗氮以及类金刚石图层的置备,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目前已在Scripta. Mater., Mater. Sci. Engin. AJ.App. Phys.SCI 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论文,多次在美国TMS, 欧洲EUROMATISMANAM 等学术会议发表演讲。

报告三:基于铂金的具有催化性的微纳米马达的自主推进

报告人:虎良省

报告人简介:

虎良省,男, 1989 年出生,20127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28月至今在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微机电系统(MEMS),微纳米马达(micro/nanomotors),分子马达(biomolecular motors),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气泡振荡(bubble oscillation)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第一作者3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演讲报告。

 

报告四:生物矿化:从化学到生物
报告人:邹朝勇

报告人简介:

邹朝勇,男,博士。20069-20107月,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109-20137月,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材料部门学习,获工程硕士学位;20139-201610月,在马克思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生物材料部门和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并于201610月获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最优等);201610月至今继续在马克思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生物材料部门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矿化,包括磷酸钙及碳酸钙等生物无机材料的化学合成,结晶和热稳定性研究以及使用冷冻切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生物体内矿物形成过程。迄今在国际核心期刊,如Chem. Mater., Small , J. Mater. Chem.,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上发表11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

报告五: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的研究

报告人:孙美玲

报告人简介:

孙美玲,女,201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2016年毕业于巴黎第六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Jean-Marie.Tarascon教授与Gwenaëlle Rousse副教授, 研究锂离子与钠离子电池的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016.12至今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变化,氧活性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迄今在国际主流期刊,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文章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