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刘辉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文章

2019-09-11 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查看:

化学治疗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所用化学药物必须到达肿瘤部位,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但由于大多数抗癌药物自身的性质(如血池代谢速度快和水溶性差等)和实体瘤本身的特点(如乏氧和间质密度过高等),治疗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工作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作者设计并构建了“核-卫星”结构的载药聚多巴胺/树状大分子-金复合纳米颗粒,包括:制备聚多巴胺(PDA)纳米颗粒为“核”;制备树状大分子-金(G5Au)纳米颗粒为“卫星”;将G5Au纳米颗粒修饰到PDA纳米颗粒表面;随后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最后进行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负载,得到PDA-G5Au-PEG@DOX复合纳米颗粒。



所制备的PDA-G5Au-PEG@DOX复合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可响应偏酸的微环境释放“卫星”G5Au纳米颗粒,实现肿瘤深处药物递送。同时金纳米颗粒表现类过氧化氢酶活性,原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降低乏氧环境产生的耐药性。除此之外,复合纳米颗粒负载的抗癌药物阿霉素可在内部(酸和过氧化氢)和外部(近红外光)刺激下特异性定点释放。该复合纳米颗粒可以响应近红外光,对肿瘤部位实现光声诊断和光热治疗。动物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可通过联合治疗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ion of cascade delivery and tumor hypoxia modulating capacities in core-releasable satellite nanovehicles to enhance tumor chemotherapy为题,于829日被国际知名期刊《Biomaterials》正式接收发表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0.273。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17级硕士生王静静和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8级博士生汪星月,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刘辉副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曹阳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3184)、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cstc2017jcyjAX0066)、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XDJK2018B007SWU116027)的资助。感谢重庆市微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设备平台。

 

附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19305642?via%3Dihub